欧美3p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_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_国产日韩欧美在线_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您的位置: 首頁 >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共同研討會計審計國際化發展大勢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24日 瀏覽次數: 【字體:
      2012年9月4日,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在臺灣地區新北市舉行,來自兩岸四地的600多名注冊會計師圍繞“會計審計準則、法規環境與國際之接軌”這一主題展開研討。本次研討會由臺灣地區四大會計師組織主辦,中注協會長李勇出席會議并致辭,臺北市會計師公會前理事長羅淑蕾致歡迎詞,臺灣省會計師公會理事長張威珍、臺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李燕松、高雄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許順發、臺中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紀敏滄、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包凱、澳門會計專業聯會副會長容永恩分別致辭,中注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毓圭等八位來自大陸與港澳臺地區的嘉賓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李勇會長指出,高質量的會計審計準則和良好的法規環境,關系到會計師行業的生存與發展,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對于經濟實體的境外發展和會計師的跨境服務,有著重大影響。本次研討會不僅順應了國際社會建立全球統一高質量會計審計標準的大勢,更充分體現了兩岸四地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更加廣泛、各項交流深入活躍的形勢下,對會計審計準則和法規環境建設方面提出的新課題,是深化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李勇會長強調,兩岸四地會計師應加強交流合作與資源信息共享,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實現良性互動:一是要以兩岸四地經濟合作成果為基礎,深化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擴大準則國際趨同的共識和實踐成果,把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的交流合作不斷推向深化。二是要立足于提高經濟競爭力來推進兩岸四地準則等效互認,將準則等效互認成果轉換為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共同繁榮發展、增進兩岸四地整體利益的現實效益。三是要加強兩岸四地協調互動,積極參與國際準則的制定。要增進相互理解,積極共享資源和信息,完善溝通協調機制,密切跟蹤國際準則的制定、修訂進展,將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共同的主張、訴求體現到國際準則制定中,使國際準則能充分反映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的共同關切。
      臺北市會計師公會前理事長羅淑蕾在開幕典禮上表示,在深化交流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是兩岸會計師界在ECFA架構下加強合作的主要目標。隨著兩岸四地經濟的密切聯系與深入發展,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實施與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下,兩岸四地經濟活動的產業結構,已經上升到法規環境與財經政策的整合層面。希望四地會計行業加強合作,在實現與國際會計審計準則趨同、建立會計監管的合作機制以及促進互利共榮的經濟環境等方面繼續開展交流互動,為兩岸四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臺灣省會計師公會理事長張威珍在致辭中說,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以及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的波動,會計師在穩定經濟運行、增強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健全的會計監督機制,可以提升審計水平,提升投資者信心,真實公允的反應經濟運行質量,對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臺北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李燕松表示,會計行業是因經濟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也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和跨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下,客觀上需要越來越多國際化、多元化的會計師事務所,以統一通用的會計語言來反映和監督企業活動,這樣就對會計職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會計行業必然向國際化方向邁進。
      高雄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許順發說,會計審計職業國際化是國際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成果,這不僅為兩岸四地會計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希望通過此次交流,能推動兩岸四地會計職業向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共同促進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的繁榮。
      臺中市會計師公會理事長紀敏滄認為,對于兩岸四地會計職業界而言,2012年是富有挑戰的一年,臺灣地區將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澳門地區正在評估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可能性。在兩岸ECFA簽署后,兩岸會計行業肩負的責任與重任越來越大,應攜手共進、全面推動會計事業發展,在國際會計行業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香港會計師公會包凱會長談到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會計師一年一度的交流研討,不僅密切了聯系,增進了交流,達成了共識,而且也使得四地會計師行業日益融入世界經濟與會計發展前沿。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要以國際化的視野,科學發展的思維,共同為大中華區域經濟的快速穩定協調發展作出貢獻。
      澳門會計專業聯會副會長容永恩指出,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經濟體系和資本市場緊密相連的世界,為維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降低信息整合成本,及時、真實、準確的企業財務信息越來越得到投資者的重視,這就將采用全球統一的會計審計準則成為大勢所趨。
      陳毓圭副會長兼秘書長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會計執業標準的國際化,有助于增強會計信息在全球的可比性,保證會計信息達到高質量,發揮其促進和支持國際資本流動及經濟貿易的作用。國際化不僅是國際會計執業標準制定機構所致力的目標,也是各個經濟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應對和防范金融風險的必然選擇。會計執業標準的國際化已經不僅僅是會計職業的專業技術問題,而且關系著支持世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全球公共治理的大局。
      陳毓圭秘書長表示,對于新興經濟體、經濟轉軌國家以及非英語國家或地區而言,通過“本地化”,將國際會計執業標準轉化為成千百萬會計師的自覺實踐,把會計執業標準國際化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國際會計執業標準“落地生根”的核心內容。為此,國際會計執業標準制定機構應當充分考慮新興經濟體、經濟轉軌國家或地區在國際會計執業標準制定中的困難、意見和要求,提高條文的針對性,降低運用中的難度。國家或地區會計執業標準制定機構應當把提高審計質量和會計信息質量、使國際會計執業標準落地生,作為會計執業標準國際化戰略的根本任務,同時重視國際會計執業標準本地化的方法策略,做好語言轉譯、背景甄別、應用指南、解讀培訓等工作。監管機構應當尊重會計師的職業判斷,不斷改進市場法律和監管機制,把監管工作建立在原則導向上,建立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建立在對經濟業務實質的分析和把握上。會計職業界應當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做到職業自覺,樹立職業自信,保持職業自強,堅守職業自律,做受人尊重的“專業人士”。
會議商定,2013年“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將在青海省舉行。
      “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會計師行業交流研討會”是在海峽兩岸會計師行業研討會的基礎上,由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共同發起建立的兩岸四地會計師專業研討交流機制,該機制的建立得到國務院港澳辦、臺辦的大力指導和積極支持。海峽兩岸會計師行業研討會自1996年開始,到2005年共舉辦了8屆。自2006年起,由兩岸四地會計師組織輪流承辦,每年選擇一個共同關心的主題進行研討,目前已連續舉辦7屆。這一研討機制,為兩岸四地會計師行業開展專業交流、加強業務合作,更好地服務于兩岸四地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機版
×

會員登錄